江苏省关于印发《江苏省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被鉴定人至指定医疗机构进行补充检查和诊断的时间不计入鉴定结论作出时限内。

        第十六条  劳动能力鉴定过程中,被鉴定人应出示有效身份证件并配合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身份核验工作。

        医疗卫生专家对被鉴定人身份、资料提出异议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对被鉴定人的身份、身体状况、病史资料进行核实,用人单位及相关医疗机构应予以配合,必要时,可开展走访调查。

        第十七条  被鉴定人因故不能按时参加鉴定,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同意,可另行安排鉴定,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相应顺延。


        第五章  鉴定结论

        第十八条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可以终止鉴定:

        (一)被鉴定人拒绝接受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组织安排鉴定的;

        (二)被鉴定人拒绝补充提供有关检查和诊断资料的;

        (三)被鉴定人在鉴定过程中弄虚作假或不配合医学检查导致不能真实反映病伤情况的。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终止本次非因工鉴定,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二十条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并制发《劳动能力鉴定结论通知书》。

        第二十一条  《劳动能力鉴定结论通知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用人单位全称;

        (二)被鉴定人姓名和身份证件号码;

        (三)鉴定依据;

        (四)鉴定结论。

        第二十二条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作出鉴定结论之日起20日内将《劳动能力鉴定结论通知书》分别及时送达用人单位、职工或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并抄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职工或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在收到鉴定结论15日内可向作出鉴定结论的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复核鉴定。

        复核鉴定由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重新抽取鉴定专家组进行鉴定。复核鉴定的程序、期限等按照本办法第十二至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执行。

        复核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第六章  立卷归档

        第二十四条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在非因工鉴定结案后,应根据劳动能力鉴定档案管理的规定,将劳动能力鉴定材料立卷归档。

        第二十五条  劳动能力鉴定档案应当包括非因工鉴定申请表、申请非因工鉴定提交的有关资料、医疗卫生专家组详细记录、鉴定意见、补充医学检查报告以及《劳动能力鉴定结论通知书》等材料。

        第二十六条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及其工作人员对劳动能力鉴定涉及的秘密和个人隐私应当保密。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及办公室组成人员或者参加鉴定的专家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二十八条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承担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日常工作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从事或者组织劳动能力鉴定时,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相应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在规定期限内组织并完成鉴定的;

        (二)擅自篡改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的;

        (三)利用职务之便非法收受当事人财物的;

五险一金知识推荐

去算算我的五险一金和个人所得税